说起来“阿蒂”这名字,最近老在我脑子里转悠。倒不是说那个演啥国王的演员,也不是哪个电视剧里的人物。是我自己瞎琢磨一件事儿的时候,顺手给取的一个代号,图个方便。
那得是好几年前了,那时候刚好工作上有点不顺心,感觉干啥都没劲,就想着自己在家捣鼓点东西,换换脑子。正好家里有台旧电脑,慢得要死,开机都得等半天,扔了又觉得可惜。我就琢磨着,能不能给它改造一下,弄成个家庭用的小服务器啥的,存存照片、放放电影,或者弄个小孩能玩的简单系统。
折腾的开始
一开始真是一头雾水。我对硬件这块儿,也就是个装机换内存的水平,再深点儿的就不懂了。软件层面更是抓瞎。于是第一步,就是上网查资料。那时候天天泡在各种论坛、看各种帖子,看别人是怎么改造旧电脑的。有人装黑群晖,有人装Linux,还有人装专门的家庭媒体中心系统。
看得多了,心里大概有了点谱。我决定先从简单的开始,装个轻量级的Linux系统试试。找了个旧的U盘,下载了系统镜像,就开始捣鼓。这第一步就卡壳了,那旧电脑的BIOS设置老旧,U盘启动认不出来,折腾了好半天,换了好几个U盘,试了好几种写入工具,才算把系统装进去。
过程中的磕磕绊绊
装系统只是个开始,后面的配置才是真麻烦。什么网络设置、文件共享、远程访问,对我来说都是新东西。我就照着网上的教程一步一步来。
- 先搞网络:得让家里其他设备能找到它。改配置文件,设固定IP,重启网络服务,一遍遍试。有时候改错一个字符,就连不上网了,又得重头来。
- 再搞共享:想着能把电脑里的电影直接在电视上看。研究Samba共享,设置用户名密码,文件夹权限,弄了好几天才勉强搞定。
- 然后是远程:希望能随时随地连回家里看看。又去研究SSH,端口转发啥的,感觉脑子都不够用了。
那段时间,真是天天晚上坐在电脑前,一弄就到后半夜。有时候一个问题卡住了,饭都吃不下,觉也睡不家人看我这样,都说我是不是魔怔了,为个破电脑至于吗?
就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给这个项目或者说这台旧电脑起了个代号,叫“阿蒂”。也没啥特别意思,就是觉得顺口,输命令的时候也方便。比如我搞砸了需要记个笔记,就写“阿蒂今天又连不上网了,检查XXX”。
的结果
折腾了差不多一个多月,“阿蒂”总算是能用了。虽然功能挺简单,也就是个基本的文件共享和远程登录,速度也不快,但毕竟是自己一点点弄出来的。看着旧电脑又能跑起来,心里那点成就感,还真挺足的。
后来也没怎么常用它。新鲜劲儿过去了,生活和工作又忙起来了,“阿蒂”就一直在角落里默默吃灰。偶尔想起来,开机看看,运行还挺稳定。
现在想想,当时折腾“阿蒂”的过程,比结果重要。它让我从那种不顺心的状态里暂时抽离出来,专注于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。虽然技术没学到多精深,但那种遇到困难、查找资料、动手尝试、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,现在回想起来,还是挺有意思的。也算是那段有点灰暗的日子里,一点自己找的乐子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