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这段时间,就想着找点啥“啃”一下,以前零零散散听过不少耶利米的事儿,但都没系统看过。正好有点空闲,我就琢磨着,干脆自己从头到尾捋一遍,看看这老哥到底经历了说了些
我的实践过程
第一步,准备工作。 也没啥特别的,就是找了个安静的角落,把《耶利米书》翻出来。我没想搞得多学术,就是想当个故事,或者说,当个老朋友的吐槽记录来看。准备了个笔记本和笔,想着看到啥有感触的,就随手划拉几笔。
第二步,开始阅读。 一开头就有点儿懵。感觉耶和华直接就找上耶利米了,说在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定好了让他当先知。这起点有点高。然后读下去,发现这活儿真不好干。
第三步,硬着头皮往下读。 里面好多内容,都是耶利米在传达神的话,指责当时犹大百姓和他们头头脑脑的各种问题。什么拜偶像,不公平,假装虔诚,说得那叫一个直接,一点儿面子不给。我一边读,一边就想,这家伙在当时肯定不受待见,这不是明摆着得罪人嘛书里也确实写了他受了不少苦,被关,被打,甚至差点没命。
第四步,记录和思考。 读的时候,我就在本子上记。也没啥系统,就是觉得哪句话特别扎心,或者哪个场景让我觉得“这事儿放现在好像也能对上号”,就记下来。比如:
- 他反复说百姓离弃了活水的泉源,为自己凿出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。这话糙理不糙,挺形象的。
- 还有他对那些假先知说的话,光说平安平安,根本没平安。这让我想到现在也有不少光说好听的,报喜不报忧的情况。
- 他自己也痛苦,抱怨过为啥要干这差事,感觉很真实,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。
第五步,感受“责备”与“安慰”的交织。 读到后面,发现不全是批评和审判。虽然讲了很多耶路撒冷要遭殃,百姓要被掳走的事,但也穿插着未来的盼望。说什么将来要重新立约,要把律法写在他们心上,还要把他们从被掳之地带回来。这种打一巴掌再给个枣的感觉,挺复杂的。感觉就像是,虽然你们现在不行,但我还没完全放弃你们。
第六步,整体回顾。 等我大致把整卷书翻完一遍(有些地方看得快,有些地方反复琢磨),再回过头看我的笔记。发现这耶利米,他的一生,他传达的信息,真的挺沉重的。他处在那个犹大国快完蛋的黑暗时期,说的很多话,当时的人估计都当耳旁风,甚至觉得他是个唱衰的乌鸦嘴。
一点感触。 搞完这一遍,感觉跟以前零散听到的不太一样。不再是单单觉得耶利米是个“哭泣的先知”那么简单。他有硬骨头的一面,也有软弱挣扎的一面。他传的信息里,有严厉的审判,也有最终的盼望和复兴的承诺。感觉就像……一面镜子,照照那个时代的人和事,也好像能隐隐约约照到现在的一些影子。这回实践,就是老老实实读了一遍,记录了点自己的想法,感觉对“耶利米”这三个字,总算有了点更实在的认识,不再是飘在空中的概念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