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天琢磨着申请学校的事儿,今天就来聊聊我当初捣鼓申请杜克大学的那段经历。这事儿挺折腾人的,但回头看看,也挺有意思。
最初的念头和摸索
就是到处看学校,听别人说杜克怎么怎么什么“南方哈佛”,篮球打得贼厉害。我就来了兴趣,想着去了解了解。上网扒拉了好多信息,看他们的官网,看些学长学姐的分享啥的。
看着看着,就发现这学校要求还真不低。而且申请还有好几种方式,什么早申(ED),常规申请(RD)。早申那个,听说录取机会大点,但录了就得去,不能反悔。当时我也犹豫,是不是真就非杜克不去了?这对咱这种选择困难户来说,真是个难题。后来我寻思着,还是先按部就班准备,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再说。
硬骨头:成绩这关
要说申请,头一关肯定是成绩。我当时就去查,看他们到底看重
- 平时成绩(GPA):这个好像是基础中的基础,他们挺看重你在高中一贯的表现,不能偏科太严重,得一直保持个好状态。我那会儿就赶紧把我高中成绩单翻出来,一项项对着看,心里大概有个谱。
- 标化考试:这就是SAT或者ACT了。我记得当时查到的分数要求,好家伙,真挺高的。特别是那个阅读写作部分,还有数学,看那录取学生的平均分范围,压力一下就上来了。我当时就想,这得玩命刷题了。还得考那个SAT II,说是要两门。如果是考ACT,这个SAT II倒是自愿。反正,为了这个考试,我那段时间真是没日没夜地学,做题做到头昏眼花。
这部分没啥捷径,就是硬碰硬,得拿出实打实的分数来。
软实力:不只是个分数机器
光有分数还不行,这是我后来慢慢悟出来的。看了一些资料,还有招生官的说法,他们不光想要学习好的,还想要“有趣”、“有想法”、“能折腾事儿”的人。这话说白了,就是不能死读书。
我就开始琢磨,我平时都干了些参加过什么活动?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或者经历?
- 课外活动:什么社团、志愿者、比赛,都得捋一遍。重要的不是你参加了多少,而是你在里面干了学到了是不是真的投入了。
- 文书:这玩意儿最头疼。得写好几篇小作文,介绍你自己,为啥选杜克,为啥选这个专业。这不光是考验你写字水平,更是要看你的思考深度,能不能展现出你这个人到底啥样。我为了这几篇稿子,真是绞尽脑汁,改了无数遍。
- 推荐信:找谁写也很关键。得找了解你的老师,能实实在在说出你好在哪儿,最好还能有点具体事例支撑。我当时就提前跟几个老师沟通了好几次,把我的想法、申请的材料都给他们看了看。
感觉这部分就是要把自己“包装”一下,但又不能太假,得真实地展现自己的亮点。
递交申请:临门一脚
把所有材料——成绩单、标化成绩、活动列表、文书、推荐信——都准备齐整了,就开始填那个网申系统。一项一项对着填,反反复复检查了好几遍,生怕哪里填错了或者漏了。这过程挺繁琐的,特别考验耐心。所有东西都确认无误了,深吸一口气,点击提交。那一刻,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个大工程,有点轻松,又有点忐忑。
想说的
整个申请杜克的过程,现在回想起来,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、挑战自己的过程。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,到后面一点点去准备,去提升,不管结果怎么样,这段经历本身就挺宝贵的。它逼着你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,自己擅长什么,怎么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。对我来说,这不仅仅是申请一所学校那么简单,更像是一次成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