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,就是关于“克里希纳”的。也不是啥高深研究,就是我自己瞎琢磨、瞎实践的一点记录,分享给大家听听。
咋开始的?
挺偶然的。之前看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,老能碰见这个名字,克里希纳。一会儿说是神,一会儿又说是个牧童,吹笛子,身边还老跟着牛。我就挺好奇,这到底是咋回事?感觉挺矛盾的,又神圣又好像挺接地气的。
就是好奇心驱使。我就想着,解解呗。也没想太多,没想着要信点纯粹是觉得这故事好像挺有意思。找点资料看,,原来是印度那边一个挺重要的神,说是大神毗湿奴的一个化身,叫“黑天”。
我的实践过程
光看简介不过瘾。我就试着找点关于他的故事来看。特别是他小时候在那个叫沃林达文的地方,放牛、跟小伙伴玩闹、还顺手干掉他那个坏舅舅派来的妖怪。这部分特别吸引我。感觉不像咱们印象里那种高高在上的神仙,反而特别有生活气息,挺调皮捣蛋的,但又确实有本事。
读这些故事的时候,我没把它当成什么经文来看,就当是看小说、看故事。有时候读到他吹笛子,牧牛女们都围过来跳舞,我就觉得这画面挺美的。读到他举起一座山保护村民和牛群,躲避大雨,又觉得这哥们儿挺仗义,有担当。
- 第一步:找故事看。 就是各种关于他童年、青年的故事,感受那个氛围。
- 第二步:琢磨细节。 比如他为啥老跟牛待一块?为啥喜欢吹笛子?他那些“超能力”是咋回事?就自己瞎想,也不求标准答案。
- 第三步:试着理解矛盾。 他既是神,又是人(的形象),既调皮捣蛋,又充满智慧(后来在《薄伽梵歌》里讲大道理)。我就试着去理解这种复杂性,觉得这可能才更接近“真实”,不管是人还是神话。
我又接触到一点《薄伽梵歌》里的内容。这部分就有点深,讲的是他在战场上给他朋友阿朱那当司机,顺便开导他,讲很多关于责任、行动、宇宙的大道理。这部分一开始我有点懵,感觉跟他那个牧童形象反差太大。我就慢慢啃,不懂的地方就先放着,试着抓住里头一两句我能理解的话,比如关于“行动但不执着结果”之类的,琢磨琢磨对自己有没有用。
现在咋样?
我也不敢说自己懂多少。就是觉得,通过解克里希纳的故事和一些思想,好像打开一扇小窗户,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。有时候遇到点烦心事,会想想他那种既要投入去做事(就像他在战场上鼓励阿朱那),但心态上又有点超然和玩乐(像他小时候那样)的态度,试着学一点点。
我没搞什么复杂的仪式,也没念经啥的。我的“实践”就是:
- 偶尔还会翻翻他的故事,每次看可能都有点新感觉。
- 遇到事儿,会不自觉地联想一下,如果按他那种“智慧”或者“态度”,可能会怎么看、怎么办?
- 最重要的,是保持好奇心,不把他框死在一个固定的形象里。他可以是牧童,也可以是哲学家,可以是战士,也可以是玩伴。这种多元和复杂,本身就挺有意思的。
这对我来说,更像是一种思维上的小练习,或者说是一种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新角度。挺个人的体验,不一定对别人有用,但对我自己来说,还挺有收获的。就分享这么多,瞎聊聊,大家随便听听就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