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来聊聊我捣鼓那个“fccc”的经历。也不是啥高大上的东西,就是我自己瞎折腾的一个记录。
起因是这样的,前段时间,我发现自己电脑里的文件越来越乱,尤其是那个“下载”文件夹,简直没法看。啥都有,图片、文档、安装包、压缩文件,密密麻麻的。每次找个东西都得翻半天,头都大。
我就琢磨着,得想个办法整理整理。一开始没啥头绪,就想着简单点,弄个流程出来。当时脑子里就蹦出几个词,也没多想,就随手记下来,叫它“fccc”,听着好像挺唬人的,就是我给自己定的几个步骤。
我的瞎捣鼓阶段
第一步,我就叫它“F”,就是先把所有文件“摊开”(Find/Flatten)。 我把下载文件夹里所有乱七八糟的文件,全都挪到一个新建的临时文件夹里,想着先把它们都摆在明面上,看看都有
第二步,“C”,就是“分类”(Classify)。 看着临时文件夹里那堆东西,我开始动手分。图片放一堆,文档放一堆,视频放一堆,程序安装包放一堆,还有些实在不知道算啥的,就先丢到“待定”文件夹里。
第三步,又一个“C”,我当时想的是“清理”(Clean/Compress)。 分好类的文件堆里,肯定有重复的,或者早就没用的。我就开始删删删。图片预览一遍,没用的删掉;文档扫一眼,过期的删掉;安装包看看版本,旧的删掉。然后想着,有些不常用的,是不是可以压缩一下,省点地方。结果发现,这步特别费时间,一个个看,一个个删,累得够呛。压缩更是麻烦,有些东西压也小不多少。
一步,“C”,我定义为“归档”(Conclude/Cloud)。 就是把清理好的、分类好的文件,挪到它们该去的最终文件夹里。比如图片放到“我的图片”下面按年份月份建好的文件夹里,文档放到“我的文档”对应项目下面。重要的东西,顺手备份到云盘上。
实践中的问题
听起来是不是还行?但实际操作起来,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
- 那个“摊开”步骤,文件一多,挪动就卡得要死。
- “分类”是最头疼的,很多文件模棱两可,不知道该分到哪类,或者一个文件好像属于好几个类。我在“待定”文件夹里扔越来越多的东西。
- “清理”简直是灾难,耗时耗力,还总怕删错东西。压缩后来也放弃,硬盘空间还够,没必要费那劲。
- “归档”的时候,又发现之前的分类好像不太合理,还得重新调整目录结构。
结果?
搞两天,进度缓慢,而且感觉越弄越复杂。那个所谓的“fccc”流程,听着顺溜,做起来磕磕绊绊。我发现,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一开始就想得太“完美”,太“一步到位”。
现在的做法
后来我就放弃这种刻板的流程。我现在怎么弄?
就一个字:随手整。
下载完东西,马上就想一下,这玩意儿要不要留?要留,大概属于哪个范畴?立马就把它挪到对应的文件夹里去。不再攒着,不再搞什么临时中转站。
文件夹结构也弄得简单点,大类分清楚就行,别整太多层级。比如就分“工作资料”、“学习资料”、“个人娱乐”、“临时下载”这几个大类。
至于清理,我现在是定期,比如每个月找个周末,花个一小时,快速过一遍“临时下载”和各个大类文件夹里最近一个月增加的东西,没用的直接删。不再追求一次性把所有旧文件都翻出来清理,那样太累。
云备份也是,重要的文件随手就右键同步一下,或者设置好自动同步的文件夹。
那个“fccc”对我来说,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记录。 它让我明白,有时候最简单、最直接的方法,反而最有效。搞那么复杂,自己都坚持不下去。现在这样随手整理,虽然电脑文件也不是说绝对的井井有条,但起码比以前好多,找东西也方便,关键是没啥心理负担。
这就是我关于“fccc”的实践故事,挺粗糙的,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小启发,别像我一样瞎折腾走弯路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