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瞎琢磨一个叫“恩斯特”的东西,也不是啥高深玩意儿,就是偶然看到这个名字,好像是个艺术家来着?还是个搞哲学的?记不太清,反正就觉得这名字挺有意思,勾起我一点好奇心。
开始捣鼓
就是手闲不住,一有点想法就想自己试试。看到“恩斯特”这个名字,联想到之前好像在哪本书里翻到过,说什么艺术家的创作方法,有些挺随意的,不是一本正经地画。我就想,那我也来“恩斯特”一下呗,看看能不能搞出点啥新花样。
说干就干,也没啥准备。我就在屋里翻箱倒柜找点东西:
- 几张打印废掉的A4纸背面
- 一支用好久的2B铅笔,笔头都秃
- 还有地上捡起来的几片叶子,一个啤酒瓶盖,一块搓澡巾(没错,就是搓澡巾)
家伙事儿齐,虽然看着有点寒碜,但重在参与嘛
实践过程有点糙
我先把纸铺在桌子上,然后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,比如叶子、瓶盖啥的,垫在纸下面。然后拿起我的秃头2B铅笔,开始在纸上瞎划拉。目的就是想把下面东西的纹路给“拓”或者说“蹭”出来。
一开始掌握不好力度,劲儿小啥也看不清,劲儿大直接把纸给划破。特别是那个搓澡巾,纹路倒是挺清晰,可蹭出来的效果,呃,咋说,密密麻麻的,看着有点让人头皮发麻。
过程挺解压的,就是有点费纸。 我就这么换着不同的东西在下面垫着,叶子的脉络,瓶盖的锯齿边,甚至把我那旧手机壳也拿来试试。蹭出来的图案奇奇怪怪的,不成形,但组合在一起看,好像又有那么点意思。
捣鼓大概半个多小时,桌子上弄得全是石墨粉,手上也黑乎乎的。看着那一堆“作品”,谈不上艺术,更像是小孩子涂鸦。
的感觉
搞完这一通,你说有啥大成果?好像也没有。画出来的东西估计也没人欣赏。但这个过程本身,还挺有意思的。就是那种没啥目的,瞎玩儿,释放一下的感觉。
可能“恩斯特”对我来说,就成这么个代名词:一种不求结果、随便试试的实践过程。 不是为学什么技能,也不是为完成什么任务,单纯就是好奇,然后动手搞搞看。
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我这个有点无厘头的“恩斯特”实践。没啥技术含量,就是图一乐。有时候动手做点比光想或许能带来点不一样的心情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