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搞的这个SKA,也就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,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,我也就是跟着掺和一脚,做点小事情。
事情是这样的,前段时间,科技部那边不是在搞SKA的合作嘛我寻思着这可是个好机会,能跟国际上的大牛们一起搞事情,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。而且咱们国家也参与不少,想着能出点力也是好的。
我就是各种查资料,解SKA到底是干啥的。这玩意儿简单说,就是个超级大的射电望远镜,比咱们的“天眼”还要厉害。它能接收到宇宙中非常微弱的无线电信号,然后科学家们就能通过分析这些信号,来研究宇宙的起源、星系的演化,甚至还能找外星生命!想想就觉得刺激。
我主要负责的是SKA数据处理方面的一点工作。SKA的数据量非常大,每天产生的数据都能塞满好几个硬盘。怎么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,就成个大问题。我用Python写一些脚本,主要就是做一些数据的清洗、筛选和预处理工作。这部分听起来简单,但是里面的坑真不少。比如,数据格式不统一,有的是FITS格式,有的是HDF5格式,处理起来就得针对每种格式写不同的代码。还有就是数据质量问题,有些数据受到各种干扰,噪声特别大,就得想办法把这些噪声给滤掉。
为解决这些问题,我各种搜索资料,还跟同事们讨论好久。我们决定用一些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做数据清洗。我们训练一个模型,让它学习哪些数据是好的,哪些数据是坏的。然后,用这个模型来自动地筛选数据。效果还不错,能把大部分的噪声数据给滤掉。
这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坑。我们用的模型效果很差,准确率只有百分之五六十。后来我们发现是训练数据的问题。我们用的训练数据太少,而且数据分布也不均匀。于是我们又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更多的数据,并且对数据进行平衡处理。最终,模型的准确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。
这SKA项目,真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。里面涉及到的知识太多,天文学、计算机科学、电子工程等等,啥都要懂一点。而且这还是个国际合作项目,跟不同国家的人交流,也是个挑战。不过能参与到这么大的项目中,也真的是很荣幸。
SKA还在建设中,等到它全部建成之后,肯定能给咱们带来更多的惊喜。到时候,咱们就能用它来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!想想就觉得未来可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