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个巴杨,一开始就是觉得它小巧,看着比那种键盘的手风琴轻便多,想着出门带着也方便。我之前那个旧琴,死沉死沉的,搬一次累得够呛,这个巴杨,官方说啥6公斤左右,确实轻快不少。
开始捣鼓
琴拿到手,新鲜劲儿还没过,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。这密密麻麻的扣子,看着就头大。跟钢琴键盘完全两码事,得重新记位置。听人说得有点乐理基础,我心想我好歹也懂点哆来咪,结果发现用处不大,主要是手指头得重新认路。
练习过程那叫一个折腾:
- 找感觉: 先是学怎么抱稳当,这玩意儿虽然轻,但抱姿不对,拉风箱也使不上劲。
- 认扣子: B系统C系统啥的,一开始我也搞不明白,好像还分国家习惯?反正我这个就是一堆小圆钮,低音高音全在上面,得死记硬背。左手贝斯那边更是一团麻,和弦、低音,刚开始手指头完全不听使唤。
- 左右互搏: 最难的是两只手配合。右手按旋律,左手按贝斯和弦,还得控制风箱强弱、快慢。经常是右手按对,左手跟不上;或者左手糊弄过去,右手又弹错。顾头不顾腚,说的就是我练琴那会儿。
有时候练得真想把琴扔一边去。感觉自己协调性怎么这么差?看视频里人家弹得行云流水,到我这就跟手脚打架似的。进度特别慢,一个简单的曲子,抠抠搜搜练好几天,还是磕磕巴巴。
慢慢上道
不过也就是瞎琢磨,一点点磨。没啥捷径,就是反复练。今天练音阶,明天练个小练习曲。神奇的是,练着练着,有些感觉就突然来。
比如风箱的控制,以前要么拉不动,要么一下拉过头,声音忽大忽小。后来慢慢找到点感觉,知道啥时候该用力,啥时候该缓着点,声音平稳多。手指头也好像灵活点,虽然离不开眼睛看,但至少不会按到姥姥家去。
最开心的是,能磕磕绊绊把一首很短的小调子从头到尾拉下来的时候。虽然音不准,节奏也飘,但那是自己捣鼓出来的第一个“成果”,心里还是挺美滋滋的。
现在嘛
现在还是在练,离“会”还差得远。但比起刚开始那会儿手忙脚乱,算是有点进步。这巴杨,确实有它的味道,音域宽,声音也挺特别的。虽然过程挺折磨人,但能弹出点自己喜欢的调调,那感觉还真不赖。
反正就是个玩儿,慢慢磨呗。今天就先唠叨这么多练习的破事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