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段时间,闲着没事,就翻翻那个叫萨迪的老哥写的玩意儿。之前也就听过个名字,知道是挺有名的一个诗人,波斯那边的,好像还挺有智慧。具体写一开始真没啥概念。
开始琢磨
我就找他最有名的那个《蔷薇园》来看。刚开始看,感觉有点儿意思,又有点儿别扭。他那书里头,一会儿是故事,一会儿是诗,一会儿又是讲道理。不像咱们现在看的书,要么小说,要么散文,要么诗集,分得清清楚楚。他这个,混在一起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。
读着读着,就发现他特别爱讲国王的事儿。今天这个国王怎么聪明,明天那个国王怎么残暴,然后他就根据这些事儿给你总结经验教训。有些故事,挺短的,几句话就完,但咂摸咂摸,后劲儿还挺大。他好像特别看不惯那些瞎搞的统治者,说他们是“豺狼”,是“毁掉国家根基”的。这话糙理不糙,放现在听着也还那么回事儿。
印象深的有几个点:
- 讲仁爱: 他老是强调要对别人要有同情心。书里有个故事,说一个修行的人,本来自己修自己的,后来跑去救落水的人,说这比光自己捞自己的毯子强。这观点我挺认同,光自己好没啥意思,能帮别人一把是一把。
- 讲做人: 除国王,他还讲普通人该怎么活。要谦虚,要知足,少说话多做事,别假惺惺的。感觉他推崇的那一套,有点像咱们老话说的“积德行善”。他说人得修炼成“完人”,才能接近真主啥的,这个有点儿宗教味儿,不过去掉那层外衣,里头的道理,像什么感恩、行善,都挺实在。
- 看透人心: 他写的一些小故事,把人性琢磨得挺透。比如讲爱情,说情人眼里出西施,这跟咱们老话一模一样。还有讲那个要被砍头的奴隶,临死前用家乡话骂国王,国王听不懂,旁边有人就好心“翻译”成求饶的话,结果国王还真就赦免他。这故事是真是假不知道,但里面那点儿人情世故,挺微妙的。
琢磨后的感觉
看完《蔷薇园》,又零散看点儿他的《果园》,感觉这个萨迪老哥,真是个走南闯北、见过世面的人。据说他跑好多地方,连中国这边都可能来过,所以他写的东西不悬空,挺接地气,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儿。他不像有些文人,光坐在书斋里瞎想。
他那个最有名的诗,“亚当子孙皆兄弟,兄弟犹如手足亲”,现在挂在联合国。想想也是,几百年前的人,就能有这种想法,觉得全人类都该是一体的,挺不起。虽然现实,咳,总归是现实,但这想法本身没毛病。
这回翻看萨迪,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“实践”。一开始可能觉得他那套有点儿老旧,或者有点儿说教。但静下心来琢磨琢磨,他讲的那些关于统治、关于做人、关于仁爱的道理,很多东西并不过时。就是他那写作方式,确实得适应一下,一会儿故事一会儿诗的,跟咱们现在的阅读习惯不太一样。不过换个角度想,也许正是这种形式,才让他的东西流传这么久。反正,我是觉得,偶尔看看这种老智慧,咂摸咂摸味儿,挺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