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研究的“崔宁”这个事儿,可不是啥明星八卦,也不是历史人物,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特殊病例,觉得挺有意思,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实践过程。
事情是这样的,前段时间,科里来个病人,各种检查都做,指标也都正常,但是就是感觉浑身不舒服,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“不得劲儿”。病人自己也说不出来哪里难受,就是觉得胸闷气短,心情烦躁,晚上睡不着觉,白天没精神。这种症状持续好长时间,跑好几家医院都没查出啥毛病,才找到我这里。
我一开始也觉得挺棘手的,毕竟啥毛病都查不出来,这可咋整?但我这个人有个习惯,就是喜欢刨根问底。我开始仔细询问病人的生活习惯、饮食情况、工作压力等等,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。
问诊的时候,我发现病人有个特点,就是特别容易焦虑。稍微遇到点事情,就紧张得不行。而且他平时工作压力也挺大的,经常加班熬夜。我琢磨着,这会不会是跟情绪有关?
我开始从“肝郁气滞”这个方向入手。中医讲“百病皆生于气”,情绪不气就不顺,气不顺,身体自然就出问题。我给他开些疏肝理气的药,比如柴胡、香附、郁金之类的。我还建议他平时多放松心情,可以听听音乐、做做运动。
效果并不明显。病人还是觉得不舒服。我有点纳闷,难道是我的判断错?但我没放弃,继续调整药方,加大疏肝解郁的力度,还加一些安神的药,比如酸枣仁、夜交藤之类的。
我还跟他聊很多,开导他,让他尽量放松心情。我告诉他,身体的不适很多时候是跟情绪有关的,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,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。
就这样,过大概两个星期,病人来复诊的时候,脸上终于露出笑容。他说,这几天感觉好多,胸闷气短的症状减轻,晚上也能睡着觉,白天也精神多。听到他这么说,我心里也松一口气。
这还没完。我又给他调整一下药方,巩固疗效。我还是建议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多运动、多放松。就这样,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,病人的症状基本上都消失。他现在感觉浑身轻松,心情也好很多。
这回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很多时候,身体的不适并不是单纯的器质性病变,情绪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特别是现在社会,大家压力都很大,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。我们在看病的时候,不仅要关注身体,也要关注心理,身心同治,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。
这回“崔宁”病例的实践,我主要做以下几件事:
- 详细问诊: 解病人的生活习惯、饮食情况、工作压力等等。
- 辨证论治: 从“肝郁气滞”入手,疏肝理气、解郁安神。
- 心理疏导: 开导病人,让他放松心情,调节情绪。
- 调整药方: 根据病情变化,不断调整药方,巩固疗效。
- 生活指导: 建议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多运动、多放松。
这就是我这回“崔宁”病例的实践过程,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。记住,身体和心理一样重要,都要好好呵护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