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看到“齐亚”这个名字,好像是孟加拉国那边的事儿,什么前总理又怎么,新政府又上台。看着这些新闻,我就想起以前捣鼓过的一个破事儿。
那会儿还在上家公司,接个活儿,说是要整合一些历史数据。听着简单,做起来简直要命。数据来源乱七八糟,有的是多少年前的老系统导出来的破表格,有的是后来新加的系统里的记录,还有些干脆就是几个人手写的笔记拍的照片。
我就开始动手整理。
第一步,先把能打开的文件都汇总到一块儿。光这一步就折腾好几天,格式都不一样,有的还乱码。
第二步,吭哧吭哧地想把格式统一起来。用脚本跑?不行,太乱,规则根本找不出来。只能一个个文件去看,手动调。
第三步,对数据。这才是噩梦的开始。同一个东西,在这边记的是A,在那边记的是B,还有的记录干脆互相矛盾。比如说,一个项目的负责人,系统A里写的是张三,系统B里写的是李四,纸质记录上写的可能是王五。你找谁说理去?
处理过程中的糟心事
我就去找当时管这摊事儿的几个老员工问。好家伙,那架势,跟新闻里看到的那些不同派别似的。管系统A的说,“那肯定是系统B记错,我们这儿一直都是张三负责。” 管系统B的说,“不可能,我们这边有记录,李四签过字的。” 拿纸质记录的说,“你们都别争,我这儿白纸黑字写着王五!”
我夹在中间,头都大。 感觉就像在处理一堆陈年旧账,每个人都只认自己那一亩三分地,谁也说服不谁。数据就像那个什么“齐亚孤儿院信托基金”一样,说不清道不明,到处是窟窿和矛盾。
那段时间,我天天就是对着电脑屏幕发呆,不停地打电话、发邮件、开小会,试图把这些乱麻捋清楚。但越捋越乱,旧的问题没解决,新的问题又冒出来。有时候真想撂挑子不干。
咋办?没辙。硬着头皮往下弄呗。 把实在对不上的、互相矛盾的,都单独列出来,标上“存疑”。然后根据大多数记录或者看起来稍微靠谱点的来源,勉强整合个大概的版本出来。
交上去的时候,心里也虚。跟老板说,“这数据,就这样,历史遗留问题太多,好多地方对不上,只能先这样看着。” 老板估计也知道这摊子事的难度,没说就让我放那儿。
现在想想,那次经历真是够呛。就跟看那些关于“齐亚”的新闻一样,感觉很多事情,外人看着热闹,真陷在里面干活儿的人才知道有多麻烦,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。有时候不是你不想弄是现实条件就那样,只能尽力而为,然后接受那个不太完美的结果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